狠狠的日_www一区二区_99精品99_久久久久综合_aaa在线_国产精品高清在线

首頁 > 新聞 > 綜合 > 船舷內外 > 正文

交大船舶與海洋工程系成立70周年

2013-10-28 08:19:19   來源:國際船舶網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

創建于1943年的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船型 船廠 買賣)系迎來了成立70周年。10月25日,上海交大舉辦了海洋強國戰略論壇等紀念活動,相關領域及業內院士、專家、學者、校友、企業界人士、兄弟高校代表和交大領導、師生齊聚一堂,共話海洋強國戰略。

頂級專家學者齊聚交大

造船系創始人之一楊槱院士,原黨委書記何友聲院士,原校長翁史烈院士,3艘中國十大名船總設計師許學彥院士,第一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院士,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副總工程師曾恒一院士,中石化勝利油田資深首席高級專家顧心懌院士,首艘航母總設計師朱英富院士,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會長張廣欽,“蛟龍”號總設計師徐芑南,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原總經理胡傳治、王榮生,中國艦船研究院原總工程師尤子平,海軍少將、海軍裝備技術部原部長鄭明,校黨委書記馬德秀,常務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副校長吳旦,黨委常委李建強等出席論壇。校長張杰因臨時離滬出差未能前來參加活動,特為70周年系慶題詞并發郵件表示祝賀。

馬德秀在致辭中回顧了交大造船系70年來的發展歷程,強調“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系的辦學史,正是中國現代高等教育堅韌不拔、昂揚奮進的一個縮影”,她代表學校對船舶與海洋系成立70周年表示熱烈祝賀,對嘉賓和校友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向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支持表示感謝。

馬德秀指出,當前我國正處在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黨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設海洋強國的重大戰略部署,為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發展提出了新的使命,也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她要求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圍繞國際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積極開展前瞻性、戰略性、方向性的研究,為建設海洋強國做出貢獻。她希望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深入推進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建設,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高等教育質量的第一體現,把一切優勢匯聚成育人優勢;秉承優良辦學傳統,把時代精神、愛國精神內化為師生的自覺行為,把建設海洋強國的宏偉愿景,轉化為投身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為實現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學的交大夢而努力奮斗,為國家繁榮富強作出不可替代的貢獻。

1978年2月來到交大造船系學習的林忠欽作為校友代表致辭。林忠欽強調,70年來交大船舶與海洋科技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為行業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學科排名一直是國內領先,具有重大的國際影響,讓每一個畢業生感到驕傲和振奮。他回顧了在校期間“同學們到校學習干勁十足,老師們教書勁頭也是十足”的難忘經歷,為“交大的老師用他們自己的教材影響整整一代人”感到無比驕傲。林忠欽表示,是老師們的辛勤培育為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衷心祝愿船海系更加重視教材建設、出更多的名師、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領先于行業的發展、在建設海洋強國新的征程中取得更大的輝煌。

會上還舉行了《思源·起航》的新書首發儀式,該書由馬德秀主編、黨史校史研究室采編、上海交大出版社出版。書中收錄了29位船舶與海洋領域知名校友的口述實錄,回顧校友們的成長歷程和不朽貢獻,總結交大船舶與海洋學科工程領域的育人成就、辦學傳統,激勵今日交大人繼續努力、譜寫交大船舶與海洋領域的新篇章。與會校領導、老領導、嘉賓代表向圖書館、校友會、團委、學生會贈送了新書。

與會人員共同觀看了系慶視頻《海之驕子》。影片以生動的畫面和紀實的手法,回顧了交大船舶與海洋系創建至今70年的發展歷程和取得的輝煌成就。

共話海洋強國戰略

海洋強國戰略學術報告會成為此次慶祝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會開幕式上,交大1967屆畢業生、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會長張廣欽,1958屆畢業生、“蛟龍”號總設計師徐芑南分別以《投身船舶工業大有可為》、《“蛟龍號”應用介紹》為主題作大會特邀報告。

“投身船舶工業大有可為”,國防科工委原副主任、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會長張廣欽在海洋戰略論壇上表示:要“實現海洋強國目標,關鍵在于人才”,張廣欽1962年考入交大造船系,學的專業是水面艦艇設計制造。他代表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祝賀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系成立70周年,并向學弟學妹發出邀請,邀請他們投身船舶行業。

在報告中,張廣欽介紹了船舶工業的發展歷史和主要成就,回憶了自己投身船舶工業的歷程。張廣欽指出,中國造船業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已有三千年歷史。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船舶工業大致經歷了“艱苦創業,奠定現代船舶工業基礎”、“改革開放,開創船舶工業現代化建設新局面”、“抓住機遇,向世界造船大國挺進”三個階段。在這一過程中,張廣欽提出了當前我國船舶工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張廣欽指出,實現海洋強國的目標,正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機遇:國家高度重視船舶工業發展;國際上頻繁出臺新規范、新標準;綠色船舶、高新技術船舶開發設計;海洋工程裝備由低端向高端發展;推進建立現代化造船模式工作;船舶配套產品從引進制造到消化吸收、自主研發,實現主輔機(產品庫 求購 供應)船舶配套與造船同步發展等都為船舶工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空間。

“船舶工業不僅僅是以前理解的造船廠、設計單位、企業等等。尤其是經過金融危機的沖擊,在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過程中,我們更加清醒地體會到船舶產業鏈是很長的”,張廣欽說,“其中需要大量的科技、金融、法律、管理、服務方面的專門人才作為支撐。”他呼吁,為了我國海軍裝備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海上運輸事業的發展、海洋資源的開發和建設海洋強國,希望交大船舶與海洋工程的畢業生能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到船舶工業的各個崗位上,“下決心,深入基層,潛心下來,學習真本領,一定會有大作為的”。

“蛟龍”號總設計師、1958屆上海交大船舶制造系校友徐芑南祝賀船舶與海洋工程系成立70周年。“當年,我們懷抱著一定要建立強大海軍理想進入交大。在母校期間,我和同學們得到了良好的基礎教育和專業的訓練,也受到了母校優良傳統的熏陶,母校老師們的言傳身教讓我們終生受益。”徐芑南回顧了自己在交大讀書以及畢業后投身船舶科研一線的歷程。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建設海洋強國,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報告中,徐芑南向大家介紹了蛟龍號的研制意義和概況,講解了蛟龍號的技術特色和應用。徐芑南指出,我國海洋資源豐富,深海開發形勢逼人,深海裝備需求迫切。蛟龍號的投入應用正當其時。“蛟龍號”是項涉及多個領域的復雜系統工程,與國際同類載人作業型深海潛水器相比,蛟龍號具有最大工作深度、良好操縱控制、先進作業手段、高速通信探測、齊全安全保障、最高電池容量等技術特色。徐芑南還介紹了蛟龍號的應用。

“建設海洋強國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時期提出的奮斗目標,任重而道遠”,徐芑南說,“交大船舶和海洋工程學科將肩負著新的使命,為實現中國的‘海洋強國夢’創造更加輝煌的未來。”

學院同時還舉辦了“教授講壇”、“知名專家論壇”、“院長論壇”、“行業專家論壇”、“新書首發座談”,并邀請嘉賓和校友們參觀了船建學院相關實驗室和閔行校區校園。

  • 4

  • 0

  • 0

  • 0

  • 0

  • 0

  • 0

  • 0